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【星雲大師全集18】佛法真義3.佛教常識 99
2023-11-11
●佛陀會生氣嗎?
我在六十年前,寫過一本《釋迦牟尼佛傳》。我對於佛陀的生平事蹟,由於自己的閱讀不多,自覺寫得不夠詳盡;但我對佛陀的性格,佛陀和信徒、弟子之間的關係,以及他每日生活的細節,我都很留心。
甚至於我從佛陀的傳記裡,發覺到一個問題:佛陀會生氣嗎?這是肯定的。佛陀是會生氣的。但是,佛陀的生氣,不是瞋恨心,他是一種「恨鐵不成鋼」的愛護之情。例如,對羅睺羅的說謊,佛陀就有表示了他的氣憤。
有一次,佛陀從外面回來,羅睺羅打了一盆水給佛陀洗腳。佛陀洗過腳以後,就說:「羅睺羅,把這個水喝了。」
羅睺羅說:「佛陀,這洗腳的水已經很骯髒了,不能喝啊!」
「那你把盆子拿去盛飯吃。」
羅睺羅又說:「佛陀,洗腳用過的盆子,已經骯髒,不能再用來吃飯。」
佛陀聽了以後,就用腳把盆子一踢,盆子滾得遠遠的。羅睺羅知道佛陀在生氣,就很恐懼。
佛陀終於說出原因:「羅睺羅,剛才你對信徒說謊,人家問我在什麼地方,你知道我在東邊,為什麼還要跟信徒說在西邊?你這樣子誤導信徒,作弄人家,你知道嗎?你說的話就像這一盆髒水,不能再用了;叫你拿盆子去吃飯,就像你心裡骯髒,怎麼能有清淨的食物進到盆鉢裡面呢?你認為我把洗腳盆踢壞,可惜嗎?不可惜,因為這不是很有價值的東西,不會要緊。你因為說謊,所以你就和這一個盆子一樣,沒有了價值,別人也就不會珍惜你了。」
從這一段佛陀生氣的事情看來,他對羅睺羅是多麼的關心,多麼的愛護。
其實,佛陀也不只是愛護羅睺羅,對其他的弟子也會生氣,也會給予他們教訓。比方說,在佛陀的生活之間,有些弟子跟隨他,他會告訴他們:「你要知慚愧。」因為弟子當中,有的人不知慚愧,他就不懂得修持,就不知道要自我反省。所謂「慚」,就是覺得對不起自己;「愧」,就是感到對不起他人。有慚愧心,就能改過,就會進步。
此外,佛陀也會罵:「你很愚痴!」確實,也有的弟子做事顛倒、糊塗、不負責任、沒有慧巧,佛陀不能不警策他說:「你很愚痴,以後要有智慧。」
佛陀也說:「你不知苦惱。」因為有的人傲慢、驕橫、官僚,這都是佛陀在弟子群中所不希望看到的行為,所以他就告訴弟子:「你們要知道慚愧,知道苦惱,知道愚痴。」
像佛陀他的生氣,教訓弟子,看起來是責備、喝斥,好像在責罵;實際上,佛陀在這許多的教法裡面,都隱藏了無限的慈悲教育在其中。所以,要能懂得佛陀的心,才能真正懂得佛法。
●羅漢有殺盜淫嗎?
佛教裡面,對於有生命、心識的眾生,分有十類,就是十法界。
最高的是佛的世界,我們無法預測、無法了解,因為那是最高的解脫境界。
第二類是菩薩。菩薩又名「覺有情」,就是發心覺悟的人,並不是指泥塑、木雕,供在那裡讓人禮拜的菩薩。世間上,凡是有心趨向佛道的人,都可以稱做菩薩。當然,菩薩也有五十一個階位。
接下來就是緣覺和聲聞,都稱為羅漢。緣覺羅漢,是覺悟到宇宙間一切因緣法的人,是悟道者、學道者;聲聞羅漢,是親自聽聞佛陀開示的音聲而悟道的聖者。
再下面就是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總加起來就是十法界。
在十法界當中,學佛的人,修到了高層次,成為緣覺、聲聞,那麼他們有殺、盜、淫嗎?
其實,羅漢當中也分有四個層次,初果羅漢稱為「須陀洹」,二果羅漢稱為「斯陀含」,三果羅漢稱為「阿那含」,最高的阿羅漢是已經到達究竟,進入到無學位,才成為「大阿羅漢」。
在這四果羅漢中,我們先講初果、二果羅漢,他們進入真正的佛道了,他們還會有殺、盜、淫的行為嗎?
一般人對於阿羅漢都把他當成聖者信奉、要求,認為阿羅漢應該沒有缺點;但是,還沒有成就佛果的法界大眾,所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怎麼能沒有缺點呢?
像初果、二果羅漢,我們問:他們會殺人嗎?基本上,他們連蟲蟻都不敢殺害,怎麼會敢殺人呢?那是不會的。不過,若是你要殺他,他可能為了自衛,也會殺你,這也很正常。因為他還沒修到最高「了生脫死」的境界,你要殺他,他為了保護自我的生命,不回報你,連自衛的權利都沒有,那已經不是人了。無論是人、是聖者、是解脫的人,他也要自衛。
他們會偷盜嗎?已經到阿羅漢果位的人,都很安貧樂道,你給他多少,他只要能生活就夠了,不會貪取意外之財,哪裡會有竊取、偷盜的行為呢?
但我們也不能用最高的境界要求他們,比方說,他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之下,你有一碗飯食在那裡,他可能也會「不予而取」,拿了就吃。這是竊盜行為,但這種竊盜行為,實在也是一種求生的本能;他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時候,為了維護生命,偷吃你一碗飯,偷喝你一杯水,這種行為或許是有的。
第三、他們有淫欲嗎?一般出家修道者,對欲望有約制的功力,或用勞動服務等代替,忘卻了愛欲;或者有些正念的羅漢,對男女不會有邪心妄念。但是我們不要忘記,他雖然是阿羅漢,仍然還有變異生死,還是有餘習存在,因此在某一種情況之下,美色的誘惑、情意的挑逗,或者某些特殊的因緣情況,他可能也會犯下淫戒。就像在世間上的人,所謂「食色性也」;在還沒有到超凡入聖的境界,你說他完全沒有淫欲的行為,這也是不合理的。
所以,阿羅漢對於殺、盜、淫,也是有層次分別。從初果到四果,在有學位的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對於犯貪、瞋、痴,也就是殺、盜、淫等,是有輕重之別、有因緣不同的行為。
羅漢犯了殺、盜、淫,當然有的會退失果位,有的懺悔滅罪,或者將功贖罪後,更加精進,這也不是沒有。
要真正的把世間上的五欲六塵,通通都放在心外,所謂不住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活,不在五欲裡面生存,能可以「無住而住」,也就是在「無住生活」中而能安住,到了所謂超凡入聖的境界,七情六欲,他都不會動心的。所以,曾有沙彌證得羅漢果,他寧捨身命,都不犯禁戒。在佛教史上,也都有很多這種記載。
我們對於一個修道的人,不知道他是初果、二果、三果的哪一種羅漢,縱有持戒不圓滿的地方,我們還是應該想到他是人,他還沒有成佛,還沒有到達融入宇宙虛空的境界。
我的意思是,既然是修道了,甚至於已經進入到果位的羅漢,應該要自覺,要自我警惕,不該有違犯佛門的規範;如果有,可能應該是罪加一等。不過,也希望世俗的人,不要把每一個出家人都看成是佛祖,那也是一個錯覺。假如你要拜師學道,你可以選擇;假如你自我修行,要自我警策。
道,有易行道,有難行道;道,有漸道,有頓道;道,有的是遙遠漫長的,要經過多少生、多少世,才能逐漸的、慢慢在道裡面升高等級。我們對阿羅漢,也應該有這樣的看法吧!
我在六十年前,寫過一本《釋迦牟尼佛傳》。我對於佛陀的生平事蹟,由於自己的閱讀不多,自覺寫得不夠詳盡;但我對佛陀的性格,佛陀和信徒、弟子之間的關係,以及他每日生活的細節,我都很留心。
甚至於我從佛陀的傳記裡,發覺到一個問題:佛陀會生氣嗎?這是肯定的。佛陀是會生氣的。但是,佛陀的生氣,不是瞋恨心,他是一種「恨鐵不成鋼」的愛護之情。例如,對羅睺羅的說謊,佛陀就有表示了他的氣憤。
有一次,佛陀從外面回來,羅睺羅打了一盆水給佛陀洗腳。佛陀洗過腳以後,就說:「羅睺羅,把這個水喝了。」
羅睺羅說:「佛陀,這洗腳的水已經很骯髒了,不能喝啊!」
「那你把盆子拿去盛飯吃。」
羅睺羅又說:「佛陀,洗腳用過的盆子,已經骯髒,不能再用來吃飯。」
佛陀聽了以後,就用腳把盆子一踢,盆子滾得遠遠的。羅睺羅知道佛陀在生氣,就很恐懼。
佛陀終於說出原因:「羅睺羅,剛才你對信徒說謊,人家問我在什麼地方,你知道我在東邊,為什麼還要跟信徒說在西邊?你這樣子誤導信徒,作弄人家,你知道嗎?你說的話就像這一盆髒水,不能再用了;叫你拿盆子去吃飯,就像你心裡骯髒,怎麼能有清淨的食物進到盆鉢裡面呢?你認為我把洗腳盆踢壞,可惜嗎?不可惜,因為這不是很有價值的東西,不會要緊。你因為說謊,所以你就和這一個盆子一樣,沒有了價值,別人也就不會珍惜你了。」
從這一段佛陀生氣的事情看來,他對羅睺羅是多麼的關心,多麼的愛護。
其實,佛陀也不只是愛護羅睺羅,對其他的弟子也會生氣,也會給予他們教訓。比方說,在佛陀的生活之間,有些弟子跟隨他,他會告訴他們:「你要知慚愧。」因為弟子當中,有的人不知慚愧,他就不懂得修持,就不知道要自我反省。所謂「慚」,就是覺得對不起自己;「愧」,就是感到對不起他人。有慚愧心,就能改過,就會進步。
此外,佛陀也會罵:「你很愚痴!」確實,也有的弟子做事顛倒、糊塗、不負責任、沒有慧巧,佛陀不能不警策他說:「你很愚痴,以後要有智慧。」
佛陀也說:「你不知苦惱。」因為有的人傲慢、驕橫、官僚,這都是佛陀在弟子群中所不希望看到的行為,所以他就告訴弟子:「你們要知道慚愧,知道苦惱,知道愚痴。」
像佛陀他的生氣,教訓弟子,看起來是責備、喝斥,好像在責罵;實際上,佛陀在這許多的教法裡面,都隱藏了無限的慈悲教育在其中。所以,要能懂得佛陀的心,才能真正懂得佛法。
●羅漢有殺盜淫嗎?
佛教裡面,對於有生命、心識的眾生,分有十類,就是十法界。
最高的是佛的世界,我們無法預測、無法了解,因為那是最高的解脫境界。
第二類是菩薩。菩薩又名「覺有情」,就是發心覺悟的人,並不是指泥塑、木雕,供在那裡讓人禮拜的菩薩。世間上,凡是有心趨向佛道的人,都可以稱做菩薩。當然,菩薩也有五十一個階位。
接下來就是緣覺和聲聞,都稱為羅漢。緣覺羅漢,是覺悟到宇宙間一切因緣法的人,是悟道者、學道者;聲聞羅漢,是親自聽聞佛陀開示的音聲而悟道的聖者。
再下面就是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總加起來就是十法界。
在十法界當中,學佛的人,修到了高層次,成為緣覺、聲聞,那麼他們有殺、盜、淫嗎?
其實,羅漢當中也分有四個層次,初果羅漢稱為「須陀洹」,二果羅漢稱為「斯陀含」,三果羅漢稱為「阿那含」,最高的阿羅漢是已經到達究竟,進入到無學位,才成為「大阿羅漢」。
在這四果羅漢中,我們先講初果、二果羅漢,他們進入真正的佛道了,他們還會有殺、盜、淫的行為嗎?
一般人對於阿羅漢都把他當成聖者信奉、要求,認為阿羅漢應該沒有缺點;但是,還沒有成就佛果的法界大眾,所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怎麼能沒有缺點呢?
像初果、二果羅漢,我們問:他們會殺人嗎?基本上,他們連蟲蟻都不敢殺害,怎麼會敢殺人呢?那是不會的。不過,若是你要殺他,他可能為了自衛,也會殺你,這也很正常。因為他還沒修到最高「了生脫死」的境界,你要殺他,他為了保護自我的生命,不回報你,連自衛的權利都沒有,那已經不是人了。無論是人、是聖者、是解脫的人,他也要自衛。
他們會偷盜嗎?已經到阿羅漢果位的人,都很安貧樂道,你給他多少,他只要能生活就夠了,不會貪取意外之財,哪裡會有竊取、偷盜的行為呢?
但我們也不能用最高的境界要求他們,比方說,他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之下,你有一碗飯食在那裡,他可能也會「不予而取」,拿了就吃。這是竊盜行為,但這種竊盜行為,實在也是一種求生的本能;他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時候,為了維護生命,偷吃你一碗飯,偷喝你一杯水,這種行為或許是有的。
第三、他們有淫欲嗎?一般出家修道者,對欲望有約制的功力,或用勞動服務等代替,忘卻了愛欲;或者有些正念的羅漢,對男女不會有邪心妄念。但是我們不要忘記,他雖然是阿羅漢,仍然還有變異生死,還是有餘習存在,因此在某一種情況之下,美色的誘惑、情意的挑逗,或者某些特殊的因緣情況,他可能也會犯下淫戒。就像在世間上的人,所謂「食色性也」;在還沒有到超凡入聖的境界,你說他完全沒有淫欲的行為,這也是不合理的。
所以,阿羅漢對於殺、盜、淫,也是有層次分別。從初果到四果,在有學位的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對於犯貪、瞋、痴,也就是殺、盜、淫等,是有輕重之別、有因緣不同的行為。
羅漢犯了殺、盜、淫,當然有的會退失果位,有的懺悔滅罪,或者將功贖罪後,更加精進,這也不是沒有。
要真正的把世間上的五欲六塵,通通都放在心外,所謂不住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活,不在五欲裡面生存,能可以「無住而住」,也就是在「無住生活」中而能安住,到了所謂超凡入聖的境界,七情六欲,他都不會動心的。所以,曾有沙彌證得羅漢果,他寧捨身命,都不犯禁戒。在佛教史上,也都有很多這種記載。
我們對於一個修道的人,不知道他是初果、二果、三果的哪一種羅漢,縱有持戒不圓滿的地方,我們還是應該想到他是人,他還沒有成佛,還沒有到達融入宇宙虛空的境界。
我的意思是,既然是修道了,甚至於已經進入到果位的羅漢,應該要自覺,要自我警惕,不該有違犯佛門的規範;如果有,可能應該是罪加一等。不過,也希望世俗的人,不要把每一個出家人都看成是佛祖,那也是一個錯覺。假如你要拜師學道,你可以選擇;假如你自我修行,要自我警策。
道,有易行道,有難行道;道,有漸道,有頓道;道,有的是遙遠漫長的,要經過多少生、多少世,才能逐漸的、慢慢在道裡面升高等級。我們對阿羅漢,也應該有這樣的看法吧!
最新消息
佛教圖像、音聲與文字弘法學術發表 探討佛法多元傳播
2025-08-17丹佛高中新進教師培訓營 佛光人交流教育理念
2025-08-17佛光人參與警察站會議 警民合作增加治安維繫
2025-08-17菁英盃鏖戰 普中女籃展現堅韌意志
2025-08-17務邊佛光人雨中禪修 體會自在轉念智慧
2025-08-17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 榮耀成果實至名歸
2025-08-17道不盡的感謝 普中畢業好苗子手寫卡片獻給星雲大師
2025-08-17比利時佛光山Veggie Run 健步運動舒展身心
2025-08-17「藏海無涯‧大藏經通俗講座」首場開講 關注藏經藝術文化傳承
2025-08-17暑期班圓滿落幕 學生展現自信與才華
2025-08-17
相
關
消
息